2009年,Pierre Fenals與合夥人Claude Bulard共同創立Maison En Belles Lies,Lies在法文中是酒泥、酒糟的意思,Belles是美麗的意思。17世紀,僧侶們在釀酒的過程中,不斷探索,發現酒泥(lies)的重要性,是他們發明了「酒泥陳釀(Sur Lies)」的釀造方法。Maison En Belles Lies (建在美麗酒泥上的房子)這個名字的由來正是起源於中世紀僧侶們採用的一種方法:他們在每年使用過的橡木桶曬乾後,用前一個年份的酒泥 (lies)擦拭,以便來年再繼續使用。為了致敬傳統釀造方法與技術,表達對僧侶們在葡萄酒發展歷程中的敬意與懷念之情,Pierre也將修道院的拱門形狀作為酒莊的酒標。在台灣我們就直接翻譯成“百樂麗酒莊”。
修道院
(圖/upload.wikimedia.org)
種植葡萄的僧侶
(圖/unnamed)
Maison En Belles Lies(百樂麗酒莊)在勃根地酒圈裡一直被歸類成自然酒乾淨的自然酒。最最特別的是,酒莊擁有兩款款全勃根地為數不多釀造自然酒的特級園酒款,Corton Grand Cru Les Perrieres以及Corton-Charlemagne Grand Cru Le Charlemagne。特別是查理曼特級園白酒,葡萄來自位中心地帶Le Charlemagne(西南向的斜坡),由85年老藤葡萄釀造,年產僅2桶。這款非常特別的佳釀充滿成熟的黃色水果香氣,展現黃油麵包的同時伴隨著深邃的礦物質感和鹹度,餘味極其持久。 這是一款強勁、平衡、濃鬱、優雅的勃根地白葡萄酒,具有良好的陳年潛力,是全勃根地極為稀有的特級園自然酒。
| 此報價僅限活動期間 2024/05/25 ~ 2024/06/04 |
| 此報價僅限活動期間 2024/05/25 ~ 2024/06/04 |
莊主的酒窖哲學
莊主Pierre Fenals在酒窖中掛著一個牌子,上面用法文寫著:「在這裡瘋狂工作沒有必要,但卻有幫助。」Pierre Fenals也曾和布根地葡萄酒專書《Between the Vines》的作者談到這樣的理念。他認為一旦想要釀造符合「天然」標準的優質葡萄酒,一切都不能有任何差錯,「你可以擁有美麗的有機葡萄,但是如果在酒窖中出現任何問題,就會使它們失去意義。」。Pierre説:「沒有任何葡萄酒是純自然的,最自然的那叫做“醋”。 為了盡量減少人工干預,釀造過程中幾乎不使用硫,無任何添加劑,不澄清不過濾。
(圖/天地人酒窖)
Pierre Fenals展示了許多採用生物動力法時會使用的草本製劑,也會使用精油,並將牛角埋在土中,以此提升土壤的健康程度,只使用非常少量的銅製劑以及硫製劑,每一年每公頃都只用800g。
Pierre Fenals在葡萄園施行生物動力法,在嘗試的期間,許多名莊大師例如Anne-Claude Leflaive、Frédéric Lafarge、Dominique Derain、Didier Montchovet等等都向Pierre伸出援手,互相交流,在這樣的種植方法下,葡萄樹都相當健康。秉持「精確」與「平衡」原則所釀造出的優質葡萄酒很快就在國際市場上展露頭角,Pierre在第一個年份所生產的28,000瓶銷售一空,《Between the Vines》指出,Pierre專注於出口,每年有85%的葡萄酒銷售到全世界,「沒有廣告,很少有品酒會,沒有必要,因為葡萄酒賣得非常好。」
莊主Pierre Fenals
Maison En Belles Lies的莊主Pierre Fenals在52歲時決定離開巴黎與任職多年的時尚產業,開始學習釀酒。這個擁有理工科背景的時尚圈專業人士,原本與葡萄種植釀造是八竿子都打不著的,但就是那麼一次偶然,Pierre在巴黎跳蚤市場一時興起,花了幾毛錢買了一本Rudolf Steiner的關於生物動力農業的書,這就是Pierre 的「入坑」指南,從此一發不可收拾。 Pierre起初到勃根地的第一件事是學習,他花了兩年的時間在博納Lycée Viticole de Beaune 完成農業學位。